「趣闻冷识」生于海底的美艳——带你领略海底“花海“风光
小编在之前网络上浏览讯息时,看到有一篇文章介绍“海洋里的花”。点进去一看,哎呀,这不就是管虫嘛!怎么就变成花了?再仔细看看,突然觉得这些管虫被误认为是“花”是很有道理的,因为它们的外观的确给人一种“美艳不可方物“的感觉——顿时觉得将管虫比作海底的花的这种比喻十分有趣了。
「趣闻冷识」生于海底的美艳——带你领略海底“花海“风光
许多养珊瑚的小伙伴都会在珊瑚缸里发现一些“花朵“,有些小的,直接长在珊瑚上,大的”花“管子就直接插在沙子里。然而这些管虫的完整体并不是这样的,我们所看到的花一般的结构只是它的鳃冠,是它们用来觅食、呼吸的器官。这些管虫实际上是多毛类,也就是环节动物门多毛纲下的动物类群,和陆地上人见人怕的多毛昆虫其实差不多。
「趣闻冷识」生于海底的美艳——带你领略海底“花海“风光
我们印象中常见的多毛虫,一般就是体分节,疣足发达,末端常常长有足刺或者刚毛。然而这些管虫可不一样,它们不同的体节形态会有所不同,而且疣足不那么发达明显。二者在体态上之所以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差异,主要源于它们的生活方式不同。我们所说的管虫们是属于定居亚纲的多毛虫,这种多毛虫既有穴居的,也有管栖的。不用怀疑,管虫之所以叫管虫,就是因为它们定居生活于管中。游走亚纲的多毛虫需要有发达的疣足和足刺、刚毛来扒拉海水、抓附在基底上,而管虫由于生活在栖管中,这些用于游走运动的结构对它们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了,和管居多毛虫一样,穴居生活的多毛类上述结构也不发达。
「趣闻冷识」生于海底的美艳——带你领略海底“花海“风光
事实上,并非所有的管虫都有漂亮的“花”,有些管虫是不具触手冠的,例如欧文虫科的欧文虫。而我们看到的具有触手冠的管虫其实也并非属于同一科,比如拥有小小的双股触手冠的圣诞树管虫,和大大高高的椰子树般的缨鳃虫,这两者就并非出自同一科属。
「趣闻冷识」生于海底的美艳——带你领略海底“花海“风光
圣诞树管虫的中文正式名应为大旋鳃虫,作为龙介虫科下的一员,它们与近亲缨鳃虫科的动物一样具有花一般的触手冠。正如前文提到的,这些美丽的触手冠,是它们主要用来觅食的结构。鳃冠由许多鳃丝组成的,鳃丝还是二级结构,每条鳃丝的侧枝叫作“鳃羽枝”,鳃羽枝上面还长满了纤毛。鳃丝中间有一道食物沟,纤毛截留住悬浮食物颗粒后会运到食物沟,由食物沟带到鳃丝基部。基部有个筛选器,允许小颗粒通过,大颗粒跟着触角就被带走不要了。
「趣闻冷识」生于海底的美艳——带你领略海底“花海“风光
由此,缨鳃虫科和龙介虫科的动物都是滤食或食悬浮物者。触手冠是它们必不可少的滤食工具。至于没有触手冠的管栖动物,例如一些海稚虫科和前面提到的欧文虫科的动物,便没有那么专一。它们是过渡型的滤食者,既食底质沉积物,也食水中悬浮颗粒,在它们身上也就见不到如此特化的滤食结构了,因此,这些管虫就无法有“花“一样美艳的外表了。
「趣闻冷识」生于海底的美艳——带你领略海底“花海“风光
大海总是带给人类数不清的惊喜,大海中也总是趣味横生,就连小小的管虫就能在海底展现出娇艳的“花朵“模样,那么深不见底的海洋中,究竟还有多少我们未知的趣闻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