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idge To The Blue
人类对海洋只了解到5%,海洋深处可能是另外一个世界
动态
News
生而绚烂,死亦静美——探秘深海鲸落
2019-07-25 来源:/

生而绚烂,死亦静美——探秘深海鲸落

前言: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,浩瀚的海洋是富饶的代名词,可事实是,并不是所有海域都拥有供以海鱼生存的珊瑚礁等生态系统,尤其是在千米之下,阳光无法照耀的深海,那里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植物,物质和能量的供给十分受限,导致生物十分罕见——每一个生命都在竭尽全力捕寻着微不足道的能量,艰难地生存下去。而鲸落,对于深海生物来说,无疑是一道福音。

 

鲸落

鲸鱼,尤其是一些巨型须鲸,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奇特的动物。那上百吨重的身躯,那跨越数千米的长途迁徙,那神秘莫测的生活习性,使得鲸鱼比海洋中其它生物更具神秘色彩。但是,这些海洋巨兽的归宿却鲜为人知。有时人类会在海岸边发现鲸鱼的尸体,可绝大多数鲸鱼死后,究竟去了哪里?直到人类能够凭借着科技触摸到更深的海域,鲸鱼死亡的秘密才被缓缓揭晓。人们惊诧地发现,失去生命的鲸鱼,竟然成为深海的生命之源,生物学家们为鲸鱼陨落的悲壮过程起了一个唯美的名字——鲸落。一座鲸落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,这是鲸鱼留给大海最后的温柔。

 

 

海底绿洲,生命之源

一头巨鲸的陨落,对于深海生物而言,无异于在沙漠中移徙数日,已经精疲力尽的跋者突然看到绿洲一样惊喜。死鲸尸体带来的营养物质和能量,对于苟活在荒芜海床上的生物群落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鲸脂的热量极高,在鲸落被海底生物们完全吞食、分解的漫长过程中,肥腻的鲸脂包含的能源会细水长流地变成推动海底生态圈运转的“燃料”。巨大的鲸尸中包含的其他大量有机、无机营养物质,更是构成海底生态圈的物质基础,毕竟荒漠般的海床生不出蛋白质和氨基酸,也生不出很多构成生命体所必须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。所以一条鲸尸沉入大洋中央的时候,对于海底生物而言,意味着日子又能过下去了。

 

 

接连不断的“食客”

和其它生态系统相似,鲸落中也存在着微妙的生态关系,其中,最为突出的就是“先来后到”。鲸落的第一批“食客”是那些嗅觉灵敏,擅长游泳的家伙——主要是盲鳗。盲鳗凭借着“口”周围满布的角质刺从鲸鱼身上的伤口、眼睛、口腔等薄弱部分侵入尸体,腐肉进食,从而分得第一杯羹。偶尔,一些体型巨大的“食客”也会光临,比如睡鲨,睡鲨可以用尖锐的牙齿和强而有力的下颚撕开鲸鱼的皮肉,大快朵颐。在盲鳗、睡鲨等“食客”进食之后,“主力军”们便姗姗到来了,虾蟹、沙蚕、海星等移动缓慢的生物逐渐被扩散的气味吸引,也前来分一杯羹,在这些小东西的蚕食下,慢慢的,巨大的鲸尸会变成一堆零碎的白骨。最后一批“食客”并不是肉眼就能看到的,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“聚餐”,往往是一些厌氧细菌,它们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,分解其中的脂类,使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作为氧化剂,产生硫化氢。化能自养细菌例如硫化菌,则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,利用水中溶解氧将其氧化,获得能量。

 

 

凄美的归宿

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,一条条巨鲸,经过数年成长,吸纳着大海中的能量,长成神明一般的身躯,死后亦能为热爱的深海贡献出最后的生命之力。但如今,随着商业捕鲸的加重,鲸鱼数量急剧减少,这些海底生命之源也随之减少,而对于人类而言,捕杀一只鲸鱼,或许带来的知识不菲的金钱,可对于深海生物而言,失去的是一片可以维持生存的绿洲,付出的可能便是生命的代价。

  • 热线:400-8766-576
  • 手机:15318891297
  • 邮箱:shaofei@vp3d.cn
  • 地址:青岛市市北区郑州路43号橡胶谷A座122室
Copyright © 2018 青岛矢量数字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服务:领创时代    ICP证: 鲁ICP备19001481号-1
--友情链接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