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看过七十年代的惊悚电影《大白鲨》,那想必你认为这种海洋生物是凶猛残忍、极富攻击性的。但事实是,这种看似会主动攻击人类的危险巨兽,其实并非电影里那般可怖。
电影《大白鲨》海报
大白鲨是最大的食肉鱼类,属于大型进攻性鲨鱼。身长可达6.5米,雌性比雄性略大,牙齿长、大且有锯齿缘,它三角形的牙齿上下分三排并列,背面有倒钩,猎物一旦被咬住就很难再挣脱。大白鲨若脱落了一颗牙齿,后面的备用牙就会移到前面补充,任何时候大白鲨的牙齿都有约三分之一处于更换过程中。除了尖锐的牙齿,大白鲨还有另一重武器——皮肤。鲨鱼皮并不光滑,其上长满微小的倒刺,粗糙程度更甚砂纸,猎物被撞一下也会献血淋漓。“明器”锐牙与“暗器”皮肤,让大白鲨成为海中霸主。
大白鲨是唯一可以把头部直立于水面之上的鲨鱼,这赋予它们在水面之上寻找潜在猎物的优势。此外,它们特有的远视视力也是寻找猎物的绝佳辅助。不只拥有焦距能达到无穷大的惊人视力,大白鲨还拥有极其灵敏的逆天嗅觉。大白鲨的嗅球神经器官占到了脑容量的百分之十四,可以敏锐的嗅到1公里外被稀释成原来的1/500浓度的血液气味,再随着气味迅疾游动捕食。大白鲨不甚挑食,它们喜爱捕食鱼类、海龟、海鸟、海狮及与它相似体重的海象海豹,甚至濒死的巨大须鲸,偶尔也会吃海豚、鲸鱼尸体甚至其它鲨鱼,但除此之外它们也吞食许多其他东西,如海獭、海面上漂浮的死鱼等。
大白鲨捕食画面
那在电影中大白鲨主动袭击并噬咬人类的情景是虚构的吗?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,很大可能是的。大白鲨几乎不会主动攻击人类,甚至在一些游域还会出现“人鲨共舞”的场景。如果发生大白鲨伤人事件,咬上一口更可能是出于它们的好奇心,但大白鲨会很快意识到体脂率通常不足25%的人类对它们来说太过瘦弱,并不是美味的食物而放弃啃咬。
相对于大白鲨对人类的威胁程度,我们真正该重视且反思的是人类对鲨鱼的狂捕滥杀。无数生活在海边的人都把鲨鱼视为价格低的蛋白质来源。鲨鱼被捕捞后通常被砍取鱼鳍,在残体还仍然活着的时候被抛回大海。鲨鱼翅、鱼肉、鱼肝和其他部分被卖出作为食品和健身美容品,其中最多见的是鱼翅,价格在每公斤564美元,被捕捞的鲨鱼,百分之九十八被杀死取其鳍和肉,以供应对鱼翅羹需求的巨大增长。鱼鳍的重量仅为整个鲨鱼体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,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五到百分之九十九都被丢弃。
大白鲨与人类近距离接触
高额的利润让人类瞄准捕获鲨鱼。但鲨鱼类特有的撞击换气的呼吸方式,令其需要在游动过程中将水撞进嘴里,再通过鳃排出以获得氧和保持体温。在正常情况下,大白鲨在水中的游泳速度每小时最高可达69公里,高速游动能让它们得到足够的氧并保持体温。为了生存大白鲨必须不断进行长距离游动,一旦停止游动,基本可以视作自杀。
自捕捉大白鲨以来,无论多大的运输箱都无法完全满足大白鲨的呼吸需求,因而导致其在运输过程中死亡。如今,这种中新纪出现的生命奇迹已被列为易危动物,全球仅剩不足3000条,少于野生老虎数量。“没有买卖,就没有杀害”从来不是空话,纵使大白鲨在海洋食物链的顶层,我们也需怀有敬畏之心正视它,物种多样性需人类共同守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