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时,我们对于世界的一切都接受得十分坦然,认为这都是上天赐予、神灵庇佑的结果,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,我们开始思考万物的存在以及来历。于是乎,我们变成“十万个为什么”开始向世界吐露出探究的好奇心,于是有了《九章算术》、《几何原本》、《物种起源》等等巨著。
除此之外,人们还开始研究自然现象,天空太过高远,清风难以捉摸,于是长在地上不会跑的海洋就成了人们的研究对象。说起海洋,但凡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小孩,童年时都会有一个梦想那就是,去海边看海!
蔚蓝的海洋、咸咸的海风还有数不胜数的海鲜都诱惑着人们,去海边游玩。当我们去到海边时,会发现大海有一个奇特的现象,那就是涨潮退潮。为什么大海会有这样一种现象?潮涨潮落时,海水发生了什么变化?
水,是生命之源,一个人能够三天不吃饭,但是不能三天不喝水。不过如此重要的水源在地球的总水量中却占比十分稀少,明明地球上到处都是水,就差把全球都染成一颗“蓝星”,为啥我国还缺水呢?实在是因为大量的水都是咸咸的海水,海水占据地球水源的九成以上。这些水虽然不能喝但是却有这极大的作用,它们汇集在一处变成海洋,那里是自然给予人类取之无尽的“藏宝地”。
从古时候起,人们就认识了大海的浩瀚,海纳百川、海阔天空、碧海青天等等成语都是人们对于海洋的总结,简而言之就是又大又蓝。除了大之外,人们还发现海洋中有着许多人们所需要的物品,比如说各类渔获、海带等蔬菜以及珍珠、珊瑚等奇珍,甚至人们还能利用海水煮盐,因此古代靠近海边的城市或者国家都非常的富裕。所以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,常常观察海洋的变化,毕竟要是出海翻了船那可就是“叫天天不灵,叫地地不应”了,也是因为如此人们发现了海洋的一个特殊现象,那就是涨潮与退潮。
根据古人的记述,他们将白天的涨潮现象叫做“潮”,晚上的退潮现象叫做“汐”,二者合一被称作“潮汐”。大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?涨潮与退潮时的增减的海水又到哪去了?这其中有什么奥秘?
海洋中的海水,人们一开始是认为天生就在地球上,但是后来人们开辟了物理、化学等学科,了解到地球并非是宇宙中的特殊星球之后,人们知道地球的水源可能并非来自与地球本身,不过至今人们都没有探寻到海水的来源。虽然海水的来历人们尚未可知,但是海水的潮汐现象却是了解的一清二楚,这其中主要牵涉到两大基本力,万有引力以及重力。
从古至今人们就知道地球并非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球,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人们认为太阳与月亮都是围绕着地球转动,然而这只是人们出于人类乃“万灵之长”,是“神灵所创”的优越感所产生的想法。实际上,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颗不起眼的星球罢了,而且还是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之一。也是因为现代天体物理的发展,人们才发现了潮汐现象的奥秘。
古代时人们通过观察总结出了潮汐变化的一套规律,比如说初一,也就是元朔时会出现“大潮”,十五、十六,也就是望与既望那两天也会出现“大潮”,初八以及二十三这两天会出现“小潮”,随着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深入了解,古人认为这与月亮有关,汉代哲学家王充就在他的著作中写了“涛之起也,随月盛衰。”。不过通过现代科学研究发现,这不仅与月亮有关,还与太阳有关。
在地球的运行中都要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,月球虽然围绕它转动,但不意味着月球对地球一点影响都没有,相反因为地月距离比地日距离更近,产生的万有引力也更大,月球与太阳引起的潮汐力的比例是11:5,这意味着月亮引起的太阴潮比太阳潮更大更常见。同时,太阳与月亮位置的不同所引起的潮汐力也有所变化,当地球、太阳、月球处于一线时,地球的潮汐引力最大会有大潮出现,当地球在底部太阳与月亮整体呈直角时出现小潮。
此外,除了太阳与月亮之外,影响地球潮汐的还有其他天体,只是因为距离较远所以产生的影响不明显。天体的位置对海洋的潮汐大小以及高度都有所限制,月球的潮汐力能使海平面升高56.3厘米,太阳的引力则使海平面升高24.6厘米,不过实际上潮汐力引起的潮差都在3米以上,部分江海水涨潮的高度甚至能达到8米以上,比如我国的钱塘江大潮。
既然潮涨潮落的原理说清了,那么涨潮与退潮时那些增减的海水从何处来呢?因为地球能量遵循能量守恒原则,且地球的水既没被地心也没被黑洞吸引走,那么地球的海水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。因为涨潮与退潮分别在白天与晚间,因此当白天涨潮时,这里海平面升高那自然会导致另一方的海平面降低,反之亦然。
潮涨潮落所带来的势能差不仅能够用来发电,减少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,保护环境使地球气温停止上升,还能在给予人们观赏的乐趣。人们观潮的历史从汉代时期就开始,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节日,“赶潮”。除了赶潮之外还有赶海一说,潮汐的运动势必会将海洋中一些生物带走,当潮水退去这些生物就留在沙滩上,吸引无数的人们去挖掘去寻找。